水稻蓄雨控灌技术应用示范
 
2017年1月9日  点击量:4631
字号:【   】

 

【成果编号】:20152105

【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河海大学、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常熟市水利技术推广站

【获奖人员】:张小马、蔡  勇、樊峻江、郭相平、任瑞英、刘敏昊、王为木、佘东立、毕利东、朱振荣、张  健、汤树海、刘明辉、王志丰

【获奖情况】: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一等奖

内容简介:

该项目阐明了水稻蓄雨控灌的高产、节水、减排、省工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并综合产量、品质和节水效果、环境效应等因素,对控制排水技术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据此提出了适于江苏省江淮下游地区蓄雨控灌技术控制排水技术的控制指标和操作模式,为南方多雨地区灌排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模式。初步阐明了蓄雨控灌的生态效应及其影响规律,为杂草和病虫害控制提供了依据。发现蓄雨控灌模式下,稻田杂草总量有增加的趋势。旱生杂草和湿生杂草增加是主要原因。阐明了蓄雨控灌模式下,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茎干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机制。本项目研究成果已示范推广2000亩,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

通过3年的试验和示范推广,提出了适于南方多雨地区的灌排控制指标和水稻蓄雨控灌技术模式,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送审稿)。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淹灌模式相比,蓄雨控灌技术模式下节水21%47%,灌水次数减少2~4次,排水定额减少40%以上,氮磷负荷减少40%以上。

                                     


 

                                     

 

 

Copyright © 2008-2017  江苏省水利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上海路5号  邮编:210029
备案号:苏ICP备16020170号-1   技术支持:江苏省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累计访问: